top of page
Search
Writer's picture余湛權 Mark Yu

給爸媽面對網絡童年的 5個建議

Updated: Mar 15, 2021

觀乎全球疫情發展,似乎病毒尚會肆虐一段時間。一方面我們期待生活在不久將來能回復正常。同時,我們也會預計到,疫情後的生活形態將會跟疫情前不一樣了。在短短一年間,我們作為成年人已經學會了如何利用網絡過生活。打趣說的手機有防疫三寶: Netflix, Zoom, Deliveroo,即使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,在家工作以至吃喝玩樂絶對不是問題了。


作為爸媽,我們正與孩子一起經歷生活環境的重大轉變。我們的一代是成長於尚未有Internet時;反觀我們的孩子, 生活被smart phone, tablet, social media, online learning等等事物包圍,他們的世界,是自出世以來就是這樣。現在疫情的出現,更令網絡應用全面進入孩子的日常生活。孩子正在經驗一種跟爸媽截然不同的童年。因此,爸媽需要去意識到網絡科技對兒童成長的影響。將認知轉化為親子方式,為孩子在使用網絡時培養好習慣,訂下使用的界線。


以下跟大家分享:



< 爸媽面對網絡童年的5個建議 >


1. 有意識地管理Screen time


在剛完成的教師培訓課堂中,有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:


“真的要嚴守著不給幼兒使用手機嗎? 如果觀看的內容是有教育意義,例如是兒歌、動物、教育節目的話,可以給在家的幼兒用手機觀看嗎?”


對於在現實與理念之間如何處理的問題,導師 Kathy MacFarlane 簡單直接地回道:


“Screen time is screen time, no matter what the content is”


我們一直主張不給予0 – 7歲幼兒使用手機及電子產品,正因為手機屏幕對幼兒感官給予過度的刺激。Screen time對孩子感官帶來的負面影響,不會因手機播放的內容而減少。


華德福老師們必然明瞭以上道理。所以,即使在停課時期學校以Zoom形式進行教學,時數也是精簡的。因此,當孩子完成網上課堂之後,爸媽需要馬上將電腦關掉,將孩子的Screen time管理在最低程度之餘,也避免在Zoom課堂之後,孩子繼續在網上隨處”遊蕩”。 試想想,現今許多成年人是手機不離手,不自覺地不停擦屏。換上是自我管理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們,情況會更壞是可預料到的。


要管理孩子的Screen time最有效方法是,先由爸媽管理好自己的Screen time開始,為孩子作榜樣。而在家如何訂立一套”玩電話”規矩,將來在家長班與大家分享。

(詳情可參加春苗的家長班啊! www.springchild.org/parenting )



2. O2O的學習體驗


我家孩子即使是就讀華德福小學,在停課期以線上Zoom形式上課是在所難免。這個學習模式令爸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壓力。以自己為例,在日間除了處理工作之外,更要花精神提醒孩子準時上Zoom,以及在電腦出現故障時即時協助孩子重新上線。我深深感受到每次為孩子提供技術支援時,也是對我個人的EQ進行測試。


但從另一角度看,正正因為孩子在家上Zoom課堂,我得到了一次難得的持續觀課機會。每一天孩子學習的學科內容、老師的教授方式、以至孩子的反應等等,我都通過長時間”旁聽”後而變得清晰。


在這段觀課期間,我親身經驗了乘數學習、三位數加減,從中知道孩子是如何理解數字的質量後,才進行更深入的計算及學習。另外,我又與孩子經驗了一個非洲專題研究,從地理、歷史、文化、政治各方面去認識Ethipoia埃塞俄比亞 (之前我只聯想到饑荒及咖啡豆)。這讓我了解到華德福課程是如何培育孩子認識世界,建立國際視野。


因著觀課,令我可以從生活中安排各式各樣相關的活動,將線上課堂的學習在線下延續。 講故事、郊遊遠足、閱讀名人傳記、以至烹飪或聽音樂……。把O2O概念應用在親子生活,我也是一個新手,歡迎各位爸媽與我分享一下你的經驗啊!


一條山徑足夠你跟孩子談天說地


3. 堅持健康生活作息


在線上上課容易影響孩子的生活作息。當每朝孩子不用回校上學,家中書桌加上ipad成為課室環境。孩子起居生活與校園生活沒有了環境作為界線,容易令生活日程變得隨意。有爸媽告訢我,因為孩子知道明早不用出門上學,他們便更愛在晚上拉著爸媽玩,上床睡覺的時間愈推愈遲,到早上便自然地不願起床。這現況正正是考驗爸媽如何培養孩子好習慣,有紀律地生活。


要知道,孩子身體健康的基礎是穩定作息,由早上起床、學習、遊戲、用餐、休息等等,生活日程需要由爸媽安排。孩子是必須要跟隨爸媽的決定,讓他們知道甚麼時候午餐、甚麼時候要梳洗及睡覺是沒有跟爸媽”討價還價” 的空間,從而也減少了親子間的不必要磨擦。


順帶一提,讓孩子在家使用電腦或ipad前,爸媽必需跟孩子訂下一套簡單理解並且易於執行的規矩,例如: 晚上不可使用電腦 ,以免影響睡眠質素;ipad不可在房間使用,讓爸媽容易觀察孩子的使用情況等。將來我再另闢一章跟大家詳談。


4. 令孩子比電腦更聰明


曾經有人進行了一次人腦與電腦的棋藝比拼,由象棋大師Kasparov與電腦組成的A隊,與由多位象棋高手組成的B隊,在棋盤上對戰。對賽結果是由人腦加電腦的A隊勝出。賽果並不出人意表,然而象棋大師的賽後分享則意味深長。


他指出與電腦合作的過程中,電腦計數棋盤發展的可能性,讓他在思考時更能專注在創意上。常言道人腦將會被電腦取代,然而,象棋大師的體驗啟示了一個新方向,人應該思索如何更好地運用電腦,借助電腦去處理一般資訊及邏輯推論,人更有空間去發揮創意及情感表達。


要更有創意觸覺,爸媽可以嘗試在孩子網上學習以外,陪伴孩子進行各樣的藝術活動,與孩子畫畫或在白紙上塗鴉、彈奏樂器或是聽音樂、講故事或是一起閱讀、參觀藝術館或是在海濱長廊散步看海。從各式藝術活動中啟發美的觸覺,滋養心靈。孩子在觀察、耹聽及感受周邊環境時,吸收了美的元素,培育孩子成為一個對人對事有温度的人。


顯出關心的小手工


5. 教孩子對人關心


我家孩子在農曆新年時收到一份滿載心意小手工,是由一位媽媽與女兒親手造,用彩布拼貼的利是一封,除了有意頭之外更顯出關心。我可以想像到她們在家製作時的情況,女兒細心地貼上彩布,媽媽在利是封上寫上每個孩子的名字。此情此景是媽媽身教女兒的一課。


網上課堂可以傳遞知識,而實體校園則讓孩子領悟人性及建構態度。孩子從校園生活中建立的社交能力,當中包含了同輩間友誼、對人對事的尊重、確立自我到關懷世界等,對其人生是極為重要。


我們的孩子在成長期經歷了一段長時期停課,對其心理影響還是未知數。在今年年初,孩子終於能夠重新投入群體生活時,爸媽不妨動動腦筋花點心思,與孩子一起為其他同學及老師做一份小禮物,在悠長假期之後親手送上,表達心意,把彼此的距離拉近。


總結


最後,爸媽在使用網絡科技,享受生活便利時,也不要忘記童年的意義。一個孩子能否在成年後擁用獨立自主的能力,是需要在成長期間得到真實及有價值的生活經驗,當中包括與人面對面的溝通以及群體生活。

我嘗試從日常觀察中歸納以上幾點建議,與爸媽分享。希望你從中得到啟發,在親子生活中落地實踐,讓孩子在疫情過後,網絡全面融入生活時,也不忘人情味。



網上課堂可以傳遞知識,而實體校園則讓孩子領悟人性及建構態度。孩子從校園生活中建立的社交能力,當中包含了同輩間友誼、對人對事的尊重、確立自我到關懷世界等,對其人生是極為重要。

關於作者:

Mark在10年前認識華德福教育後,便開展了各方面的華德福工作,包括幼兒及家長教育、推行本地教師培訓。Mark創辦了春苗Spring Child 及華德福教育培訓中心。也是香港第一所華德福小學Forest House Waldorf School的創辦人之一。

716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